avatar GDYSHI

gdyshi 的个人博客

  • 首页
  • 子域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  • 关于
首页 从零到自动驾驶——我带娃打造 ROS 智能小车的长期计划(附完整 Roadmap)
文章

从零到自动驾驶——我带娃打造 ROS 智能小车的长期计划(附完整 Roadmap)

发表于 2025/11/01
作者 gdyshi
12 分钟阅读
从零到自动驾驶——我带娃打造 ROS 智能小车的长期计划(附完整 Roadmap)
从零到自动驾驶——我带娃打造 ROS 智能小车的长期计划(附完整 Roadmap)
  • 引言
  • 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?两个核心驱动力
  • 核心计划:循序渐进,“边实践边调整” 的进阶路径
    • 第一阶段:近期核心 —— 搞定 “自定义手柄控制”
    • 第二阶段:中期方向 —— 对接 Gazebo 仿真环境
    • 第三阶段:远期方向 —— 智能功能升级(灵活调整)
  • 写在最后: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,更是一段亲子时光的记录

引言

作为一名技术爱好者,我一直想找一个 “既有趣味性、又能沉淀技术” 的长期项目。直到家里孩子对 “会自己跑的小车” 充满好奇并且有一定的认知能力,我突然想到:不如实现一个从手动遥控到自动驾驶的 ROS 智能小车 —— 既满足自己对机器人技术的探索欲,又能带着孩子一起动手、观察、学习,让技术启蒙在实践中自然发生。

这不是一个 “从零开发智能小车” 的硬核科研项目,而是一个 “循序渐进、虚实结合、AI 辅助” 的实战计划。核心思路是:先通过实体小车建立直观认知,再用仿真环境降低试错成本,最后逐步迭代到自动驾驶,全程兼顾 “技术深度” 和 “亲子互动性”。今天就把这个完整计划分享出来,既是给自己立一个公开的 Flag,也希望能给同样喜欢技术、想带娃做实践的朋友一个参考。

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?两个核心驱动力

  1. 兴趣是最好的坚持动力

我对机器人、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趣由来已久,可能是小时候的科幻小说种下的种子吧,但工作中很少有机会完整参与从 “0 到 1” 的落地项目。而智能小车是一个完美的载体:它足够小巧,硬件成本可控,又能覆盖 ROS、SLAM、路径规划、AI 感知等核心技术,相当于一个 “浓缩版的自动驾驶系统”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个项目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有 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 的成果 —— 从 “用遥控器控制小车跑圈”,到 “小车自己建图导航”,再到 “自动避让障碍物”,这种 “从想法到实现” 的成就感,是在后面遇到问题时支撑我长期坚持的关键。

  1. 给孩子最好的技术启蒙:在实践中理解 “科技如何工作”

现在的孩子成长在智能时代,但大多是 “使用者” 而非 “探索者”。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,让孩子从 “看小车跑” 变成 “和爸爸一起做小车”:

  • 一起玩实体小车时,认识 “电机怎么让车轮转起来” “传感器像眼睛一样感知世界”;
  • 调试遥控功能时,理解 “按下按钮的指令怎么传到小车”;
  • 看小车自主导航时,好奇 “它怎么知道该走哪条路” “为什么不会撞墙”。

不需要孩子听懂复杂的 ROS 通信原理或 SLAM 算法,只需要通过一次次实操,在他心里种下一颗 “科技可探索、可创造” 的种子 —— 这比任何书本上的 “技术启蒙” 都更有意义。

核心计划:循序渐进,“边实践边调整” 的进阶路径

很多技术项目半途而废,都是因为初期目标定得太满。我的计划是 “先易后难、虚实结合”,远期方向目前只做大致规划,具体细节会根据实际情况和读者反馈灵活调整:

第一阶段:近期核心 —— 搞定 “自定义手柄控制”

使用现成的入门版小车自带遥控功能,但默认遥控器有两个明显短板:速度不可调,转弯是 “一次转到底”,操控体验不够灵活。所以我把 “自定义手柄控制” 作为第一步核心任务:

  • 接入无线手柄(比如 Xbox 手柄),模拟游戏式操控逻辑,上手更直观;
  • 实现 “速度换挡”:设置低速、中速、高速三挡,孩子操作时用低速保安全,我测试时用高速提效率;
  • 实现 “线性转向”:手柄摇杆推动角度越大,小车转弯幅度越大,告别固定转向角度,操控更精准;
  • AI 辅助提效:全程用 AI 工具(ChatGPT、CodeLlama)帮我生成 ROS 节点代码、解读小车 ROS 接口文档、排查调试报错,节省大量查资料的时间。

这个阶段的亲子互动点很明确:让孩子参与 “按键映射设计”,比如 “左边摇杆控制前进后退,右边摇杆控制转向,RB 键切高速,LB 键切低速”,一起测试不同挡位的速度,感受 “精准控制” 的乐趣。

第二阶段:中期方向 —— 对接 Gazebo 仿真环境

等手柄自定义控制稳定后,下一步计划对接 Gazebo 仿真环境。好在小车有现成的 ROS 适配资源,不用从零搭建模型,核心目标:

  • 把实体小车的参数(尺寸、速度范围、转向特性)1:1 复刻到仿真中,打造 “虚拟孪生车”;
  • 后续测试新功能(比如简单避障)时,先在仿真中验证,避免直接在实体车上测试导致碰撞损坏;
  • 让孩子观察 “电脑里的虚拟小车和现实中的小车做一样的动作”,直观理解 “仿真的意义是降低试错成本”。

第三阶段:远期方向 —— 智能功能升级(灵活调整)

这是核心探索阶段,但具体做什么、怎么做,会结合前期推进情况和读者反馈来定,大致方向包括:

  • 自主导航:让小车能自己建图、规划路线,避开障碍物到达指定地点;
  • 视觉循迹:给小车加装摄像头,让它能沿着地面线条行驶;
  • 高阶智能:可能会尝试接入开源视觉算法、简单 AI 决策逻辑,但具体细节暂时不细化,先把前两步扎实落地。

整个过程中,我会把每一步的技术细节、踩坑经历、AI 辅助实操片段都写成系列博客,也会收集大家的建议,这些都会纳入后续调整计划。

写在最后: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,更是一段亲子时光的记录

这个计划的核心不是 “做出一个多厉害的自动驾驶小车”,而是 “在技术实践中,和孩子一起探索、一起成长”。

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:仿真环境搭建失败、实体车传感器校准不准、AI 生成的代码有 bug…… 但这些 “踩坑” 的经历,恰恰是最有价值的 —— 我可以告诉孩子 “做技术就像玩积木,有时候会搭歪,拆了重新来就好”;可以和他一起欢呼 “小车终于自己认路了”,分享实现目标的喜悦。

我会把每个里程碑的详细过程写成系列博客,记录技术细节、AI 辅助的实操片段、和孩子互动的趣事,也会分享遇到的坑和解决方案。如果你也对 ROS、智能小车、亲子技术实践感兴趣,欢迎关注我的系列更新,一起交流进步~

接下来,我会先从 “里程碑 1:ROS 实体遥控车” 开始,详细记录如何用 AI 辅助编写控制节点、对接实体小车硬件、让孩子能拿着遥控器操作小车跑起来。敬请期待!

智能小车
智能小车 ROS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
分享

最近更新

  • 从零到自动驾驶——我带娃打造 ROS 智能小车的长期计划(附完整 Roadmap)
  • paho.mqtt.embedded掉线问题记录
  • tensorflow模型部署系列————TensorFlow Serving部署
  • tensorflow模型部署系列————独立简单服务器部署
  • tensorflow模型部署系列————浏览器前端部署
外部链接
  • 996.icu
  •  此博客的 Github 仓库
  •  GDYSHI 的个人博客

文章内容

paho.mqtt.embedded掉线问题记录

-

© 2025 gdyshi. 保留部分权利。

本站采用 Jekyll 主题 Chirpy

热门标签

tensorflow keras 模型部署 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flask python 服务器 译文 人脸识别

发现新版本的内容。